2012东莞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征稿

作者: 时间:2012-07-23 点击数:

  

 

  竞赛主题/ THEME:设计创新 潮起东莞 ——创新、对接、产业化

  

  创新:

     克服现有产品的问题与不足,满足人们对产品功能、美感的新需求,有效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新工艺,提出全新的创意方案,设计开发理念新颖、构思巧妙、富有时代美感的新产品。

  

  

  对接:

     强调设计与制造对接,实现设计方案与企业生产的对接,设计人才与企业的对接,工业设计机构与企业的对接,推动产业发展,获得个人价值的体现。

  

  

  产业化:

     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综合考虑产品生产的可行性、经济性、对环境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利用东莞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优势,实现创意设计方案向产业转化并走向市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争取设计者与企业的双赢。

  参赛对象

  

  根据参赛对象不同分为两组,以设计师个人名义参赛的为公开组,以企业名义参赛的为企业组。

  

  公开组参赛对象为:

  

  1、国内外高校设计专业的教师和学生;

  

  2、设计公司或企业的设计人员;

  

  3、其他工业设计爱好者。

  

  企业组参赛对象为:东莞企业。

   

  参赛作品征集内容

  

  公开组

  

  A、电子信息类产品设计

  

  B、家居类产品设计

  

  C、玩具类产品设计

  

  D、LED类产品设计(近期将网上公布此专题的具体设计内容)

  

  E、其他

  

  企业组

  

  企业组参赛内容不做具体限制,电子信息、机械、家具、玩具、医疗、交通工具等工业产品均可。

   

  

  活动日程

  

  1.作品提交截止:2012年8月25日

  

  2.初评:2012年9月初

  

  3.复评:2012年9月中

  

  4.终评:2012年10月底

  

  5.颁奖典礼:2012年11月初

  

  注:大赛活动最终时间安排及相关详情以大赛官方网公布为准。

  

   

  奖项设置

  

  公开组

  

  至尊金奖1名:奖金20万元人民币/奖杯/证书

  

  产业化金奖2名:奖金7万元人民币/奖杯/证书 

  

  产业化银奖若干名:奖金5万元人民币/奖杯/证书

  

  产业化铜奖若干名:奖金4万元人民币/奖杯/证书

  

  创意金奖2名:奖金4万元人民币/奖杯/证书

  

  创意银奖若干名:奖金2万元人民币/奖杯/证书

  

  创意铜奖若干名:奖金1万元人民币/奖杯/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奖金0.25万元人民币/证书

  

  入围奖若干名:证书

  

  注:为促使至尊金奖和产业化金、银、铜奖等以上奖项作品能够成功产业化,以上奖项作品的奖金均由基础奖金(与创意奖奖金一致)和深入设计费两部分组成。其中,深入设计费部分,主要用于扶持作品产业化,拟安排在产品开模后拨付,深入设计时效不超过两年。因此,要求以上奖项作品须与东莞企业取得对接(大赛组委会协助作品对接事宜,具体将在大赛网上公布),通过深入设计经费的扶持,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并最终实现投产;并规定以上奖项作品设计人须提供与东莞企业的合作协议。创意奖及优秀奖不受此条约定。

  

  企业组

  

  一等奖1名:奖金5万元人民币/牌匾/证书

  

  二等奖3名:奖金3万元人民币/牌匾/证书

  

  三等奖6名:奖金1万元人民币/牌匾/证书

  

  优秀奖10名:奖金0.5万元人民币/牌匾/证书

  

  注:大赛最终奖项评定数量视参赛作品质量而定,允许部分奖项空缺。

  

   

   参赛作品要求

  

  1、公开组参赛作品须确保为原创作品,和已发表的作品相同或近似的作品、曾经参加过其他设计竞赛的作品不得参赛。如因参赛者的剽窃作品、窃取商业秘密等行为所引起的法律责任由参赛者自负,且主办单位有权在大赛的任何阶段单方面取消其参赛及获奖资格。

  

  2、企业组参赛作品须是近三年来已被产品化的或即将产业化的,无知识产权纠纷的,且未获得过其他奖项的工业设计产品。

  

  3、作品效果图两张,内容要求包含产品主题、彩色效果、基本外观尺寸及中英文说明;文件格式为JPG;版面为A2幅面(420mm×594mm ),竖向排版;分辨率为200dpi。公开组参赛作品效果图版面上不得出现作者所在单位、姓名(包括英文或拼音缩写)或与作者身份有关的任何图标、图形及其他信息提示,否则视为无效作品。

  

   

  报名及交稿方式

  

  1、参赛者一律经由网络报名(无需报名费

  

  2、详尽填写参赛报名表,获取参赛作品编号。

  

  3、每份参赛稿件均包括报名表一份和参赛作品效果图两张,按网上格式以附件的形式上传,单个文件大小不超过5M。

  

  注:参赛者可用同一个账号,提交多份作品稿件。

  

   

  

  评审流程

  

  初评:评选出公开组入围作品和企业组入围作品。

  

  复评:从初评入围作品中评选出优秀奖作品及终评入围作品。公开组终评入围作品将由大赛组委会统一制作模型;企业组终评入围作品将由大赛组委会根据产品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制作模型。

  

  终评:公开组入围终评作品的主创设计师将获邀亲临东莞,评委就参赛作品的设计图、模型和参赛者现场陈述说明进行评审;企业组不设现场答辩,评委将直接根据企业参赛产品(模型)、设计图进行评审。此轮最终评选出大赛各个奖项。

  

   

  

  评审标准

  

  公开组

  

  创新性(40%):具备前瞻性、新颖性、独创性,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趋势;

  

  可行性(30%):符合本届大赛的主题和宗旨,充分考虑市场价值,在现代制造技术与合理成本的条件下,具有批量生产的可行性;

  

  完整性(20%):符合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理念,考虑使用人群及环境、用户体验等;专题作品还需考虑企业文化及品牌形象;

  

  作品表现形式(10%):作品具有较强的综合表现能力,能充分表现参赛者的设计意图。

  

  企业组

  

  创新性(20%):具备前瞻性、新颖性、独创性,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趋势;

  

  经济性(30%):符合市场需求,达到国家质量标准,适合批量生产制造,能够提升产品品牌价值;获得较高效益,或可获得预计的良好经济效益;

  

  美观性(30%):外观造型设计适度,体现产品风格和品牌价值,色彩设计协调;

  

  功能性(20%):满足在操作、可使用性、安全和维护方面的要求,以及符合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理念。

  

   

  

   关于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

  

  为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尊重及保护参赛者的知识产权,大赛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除特别注明外全部归作者所有。公开组优秀入围作品将获得大赛组委会免费为之申请专利的权利。大赛组委会对于本次大赛的参赛作品拥有展览权、印刷权、宣传权和推广对接的权利,任何单位及个人都不得抄袭,且未经作者同意,不得将其作品作公开展示或其他宣传之用。同时,作者也有义务维护其作品的知识产权。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

  地址: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松科苑16栋

  邮编:523808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089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