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中心主任、副主任同获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立项

作者:研究中心通讯员 时间:2025-10-09 点击数:

近日,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公示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结果,我中心主任李和森教授《人智协同交互界面设计体系建构研究》获批规划基金项目,副主任龚乾副教授《晚清中国博览会展示设计的现代性研究(1851-1911)》获批青年基金项目,立项数量创历年新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是教育部面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设立的高级别纵向科研项目,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是衡量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湖北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的指导下,中心加强组织统筹与资源整合,围绕项目申报开展多轮专家论证与精细化指导,邀知名学者参与文本打磨与方案优化,有效增强了申报材料的学术竞争力与创新内涵。提升了中心项目申报质量与科研创新能力。

中心将以此次立项为契机,进一步探索科研管理工作机制创新,鼓励支持研究员积极参与高水平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以更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助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升学校的学术影响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赋能学校高水平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01……

《人智协同交互界面设计体系建构研究》

课题简介

当前各类大语言模型正加速赋能诸多行业,但智能系统交互界面的认知断层导致技术红利难以转化为真实用户体验,亟需通过设计研究打通人智协同“最后一公里”,助力AI技术服务于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课题将以智能体为研究对象,从设计学角度直面两个问题:一是人智协同共创设计范式研究,二是人智交互界面协同性验证研究。课题主要分为四个内容:(1)人智协同交互机制框架,(2)‌人智协同交互模式调适研究,(3)人智协同交互界面设计方法,(4)人智交互界面协同性评价测试。‌

课题负责人

李和森,工学博士,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教授、现代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工业设计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艺术教育协会理事。《机械设计》第一届青年编委会委员,《包装工程》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委员,《图学学报》审稿专家。研究方向:用户体验,智能交互设计,人因功效研究。主持完成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我国塑壳断路器人机界面使用功能设计评价模型构建研究》;主持完成湖北省社科基金《高自动环境下智能低压电器人机界面可用性评估研究》《绿色时尚配饰可穿戴功能设计研究》;主持武汉市社科基金《智能低压电器人机界面色彩功能评估方法研究》。出版著作9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国家专利22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外观专利21项,为社会企业完成产品设计服务百余项。

……02……

《晚清中国博览会展示设计的现代性研究(1851-1911)》

课题简介

与清朝“闭关锁国”的印象不同,晚清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国际博览会,还将博览会机制成功引入本土。从1851年世界首届伦敦博览会到1909年中国首届博览会(武汉劝业奖进会),晚清中国至少19次参与国际博览会,并在国内武汉、南京等地举办了大型博览会。晚清中国通过博览会这一国际舞台,展开了一场独特的现代性实践。课题揭示晚清博览会展示设计现代性生成机制,探究中国展示设计现代性起源叙事,为文化的交流互鉴提供历史参照,助力近代博览会文化遗产保护与活态传承研究。课题主要分为四个内容:1晚清中国博览会的历史谱系与设计演变、2博览会展示空间的现代性转型、3博览会展示技术的现代性转型、4博览会展示符号的现代性转型。

课题负责人

龚乾,艺术学博士,湖北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教授、系主任、第二党支部书记。荆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挂职)、全国教育书画协会美育分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院士专家企业行”专家、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展示设计教研室”负责人、现代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主持完成湖北省社科基金《清乾隆朝圜丘祭天大祀陈设研究》《湖北省博物馆展示道具现状分析及优化方案》,主持故宫博物院开放课题《故宫中和韶乐乐器造物艺术研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等国家课题及省部级课题研究。出版学术专著《昊苍宸极:清乾隆朝天坛圜丘祭天大祀的陈设艺术》(2025)《薪火赓续: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研学之旅》(2025),发表《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美育的价值与规律研究》等论文20余篇。主持完成武汉站《楚韵钟声》、武昌站《千年华章》等城市地标公共艺术作品。


版权所有 2012 湖北美术学院 Copyright © 2012 HIFA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08991号